- · 《西北园艺(综合)》征稿要[06/29]
- · 《西北园艺(综合)》投稿方[06/29]
- · 《西北园艺(综合)》栏目设[06/29]
- · 《西北园艺(综合)》刊物宗[06/29]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审时度势求发展 探索传媒教育深化改革 ——西(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民周刊》是综合类期刊,2000年初创时名为《人民文摘》,2014年12月改名为《人民周刊》,旗下有人民周刊网、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国党政干部文库、中国
民周刊》是综合类期刊,2000年初创时名为《人民文摘》,2014年12月改名为《人民周刊》,旗下有人民周刊网、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国党政干部文库、中国好文章,形成了一报一刊一网一库两微一端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二、新闻传播教育理论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强化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媒介技术,提升产教融合发展能力?如何整合资源加强与实务界的接轨,是新闻教育机构和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对此,出席本届论坛的各位院长就教学环节设计、传媒实验中心建设、实务导师聘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展开了探讨。
(一)传媒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与思路
1.传媒教育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主办方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教授首先提出了中西部新闻传播教育资源方面的差距问题,具体而言,西部较东部新闻传播教育界的反应相对迟缓,未及时跟进新闻传播业态变革,大多新闻传播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在传统惯性轨道上滑行,教学实践体系变革收效不明显,与业界和社会需求差距甚大。另外,在现有的学科建制和话语权版图中,新闻传播学院没有太大的话语权,而法学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科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指出西部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发展会影响西部社会的发展,改变西部和东部的沟通,甚至改变中国和世界的沟通进程,所以西部新闻传播教育问题是我们这个专业所面临的很难但很有意义的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学院副院长姚泽金教授提出现在的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学术积淀、科研训练、问题意识,学术素养都在下滑,并且下滑得非常严重,原因在于技术的影响和驱动对传媒行业的驱动让学生认为掌握了前沿的技术就可以做好工作,从而忽略了读书和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教授直言很多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重视科研,而忽略了本科教学,他认为办学要“以人为本”,落实本科和专业硕士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他指出新闻传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目前各个高校的师资配比结构并不合理,实务教师缺乏,很多实操能力强的行业精英并不具备博士学位,难以达到高校职称晋升要求,增加了实务教师师资引进的难度,并容易导致现有人才的流失。
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韧教授认为本院实验室建设的“西政速度”发展动力不足,受体制、资金、人才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因此,实验教学成效难以获得很大提升空间。
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陆双祖教授介绍,该院媒体实验室是由新闻综合实验室、报刊编辑实验室和新闻录播实验室共同组成,是学生进行有效专业实践的良好平台,但也存在用地空间、投资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
2.传媒教育改革的发展思路
隋岩教授指出,新闻传播学科从以前的小学科发展为显学,只有及时提出困惑,切实讨论解决之策,才能担负起引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任。他认为,西部院校有能力加快发展,有力量为中外沟通做贡献。长江黄河的源头在西部,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在西部,现代传媒技术无论怎么革新,传媒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如果没有文化的滋养,我们在面对现代纷繁复杂的传媒业的变化时,或许会更加茫然。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王俊荣教授提出,打造校内实训平台、组织专业技能竞赛、建立创新创业中心、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联动的实践体系,是提升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传媒教育改革的实践案例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教育教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积极主动适应法治国家建设新要求,找准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结合点,致力培育学生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人文素养与法学知识,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自觉承担报道法制信息、记录法制进程、传播法治理念进而服务法治社会的重要任务。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充分发挥“法新结合”专业特色优势,但不仅仅局限于“法制新闻”教育,学院在教学、研究和服务领域已经建立了稳固的地位,同传媒职业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关注的范围是整个新闻传播行业,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要求,将新闻传播教育深入到党、政府、传媒与阅听人的复杂关系中。2017年,学院6个专业同时修订了培养方案,以文理融合的思维,升级、新开多门主干课程,包括数字媒体技术、融合新闻学、新媒体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新增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视觉传播、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版权与版权贸易等选修课,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当然,“法制新闻”专业建设的确是西法大学专业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依托本校法学教育优质资源,学院在法学导论、传媒法两门法律必修课基础上,开设了中国法学概论、侵权法理论与实务、刑法学概论、著作权法、网络法等5门法律选修课以及新媒体传播道德与伦理等体现法新结合特色的课程,注重学生法学素养的提升,为法
文章来源:《西北园艺》 网址: http://www.xbyyzz.cn/qikandaodu/2020/0629/334.html
上一篇:制度保障破解数据孤岛 ——专访西北民族大学信
下一篇:阿什莫林博物馆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