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胥江驿随想

来源:西北园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4 20: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高丘,东南多冲积平原及低丘;北江、西江与绥江三江汇流此地。嘉靖五年(1526年)析南海县之北境,高要县之东境设置新县。因县治所在地三江汇

三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高丘,东南多冲积平原及低丘;北江、西江与绥江三江汇流此地。嘉靖五年(1526年)析南海县之北境,高要县之东境设置新县。因县治所在地三江汇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为“三水”。从河口沿北江溯流而上约三十公里,在北江与芦苞涌的要冲,芦苞依水而建。史料关于芦苞最早的记载,则是把芦苞称作“胥江”。唐大历年间(公元767年),唐节度使嗣恭剿灭盘踞广州的哥舒晃,曾屯兵胥江,留下“胥江古屯”的地名。芦苞祖庙,又称胥江祖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

古代广东地区拥有众多驿道,是中原联系岭南的重要纽带,也是南粤连通南方各地的重要通道。据考查,三水各时期累计共有驿站驿铺十九个。胥江驿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三水境内最早的驿站。此驿站在设立三水县之前就已撤销。尽管现在胥江驿站已难觅踪迹,但根据史料推测当时的胥江驿就在芦苞胥江祖庙靠北江大堤附近。

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正月,杨万里刚被任命为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二月,他携家眷离开常州,在老家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县)待了将近一年时间。过完春节,离吉水赴任广东。我们可以设想象,也许杨万里当时是由赣江入南雄,再沿北江南下清远、三水,后来在芦苞经芦苞涌前往广州的。杨万里所行经的芦苞涌,以前是北江通往广州的主航道。

大约1180年至1182年间,杨万里多次沿芦苞涌乘船来往于北江与广州之间,并赋诗多首。杨万里的《明发青塘芦苞》诗曰:“青塘无店亦无人,只有青蛙紫蚓声。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枝花暗楝花明。船行两岸山都动,水入诸村海旋成。回望越台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而他在《过胥江镇》一诗中则写道:“桄榔叶重翠羽鲜,木棉花暖紫霞翻。疾雷急雨忽开霁,淡白云拂浓青山。”还有他的《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的诗句:“北江西水两相逢,胥口波涛特地雄。万事向侬冰与炭,一生行役雨和风。急流欲上人声闹,近岸还移牵路穷。河伯喜欢侬苦恼,并将恩怨恼天公。”

流淌在芦苞境内的芦苞涌,从唐宋到民国年间芦苞水闸建成为止,它曾经是北江航运连接广州的重要水路。芦苞凭借北江支流芦苞涌连通广州的地理优势,从长满芦苇的沙洲一跃发展为商业发达、文化兴盛的商埠城镇,走过了从千年胥江驿到北江名商埠的繁荣历程。历尽烟华而不惊,洗尽粉黛而未老,也许正是这座江边古镇特有的气质。

芦苞原是北江冲积的沙洲,洲上盛长芦荻和苞草,后成街市,于是人们取“芦”“苞”二字作地名。现在的芦苞,芦苇已经难觅影踪,但是沿着昔日长满芦花、苞草的芦苞涌往下游走去,会发现它的另外一种风情。古时驿道虽已荡然无存,想象舟行涌上的动感,感受羁旅异乡的孤寂,聆听着富有韵律的诗句,依然引起超越时空的共鸣。

古代广东驿道是历代王朝经略广东的手段与渠道,三水古驿道作为广东古驿道的一部分,因南北交流频密曾造就了繁荣。三水古驿道与广东古驿道一样,从盛极一时,到逐渐被遗忘,也许与水路交通作用被削弱有关。

在修复活化南粤古驿道的进程里,三水古驿道从被遗忘中重新被发掘、被认识,时代正赋予三水古驿道新的意义与历史使命。

三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高丘,东南多冲积平原及低丘;北江、西江与绥江三江汇流此地。嘉靖五年(1526年)析南海县之北境,高要县之东境设置新县。因县治所在地三江汇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为“三水”。从河口沿北江溯流而上约三十公里,在北江与芦苞涌的要冲,芦苞依水而建。史料关于芦苞最早的记载,则是把芦苞称作“胥江”。唐大历年间(公元767年),唐节度使嗣恭剿灭盘踞广州的哥舒晃,曾屯兵胥江,留下“胥江古屯”的地名。芦苞祖庙,又称胥江祖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古代广东地区拥有众多驿道,是中原联系岭南的重要纽带,也是南粤连通南方各地的重要通道。据考查,三水各时期累计共有驿站驿铺十九个。胥江驿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三水境内最早的驿站。此驿站在设立三水县之前就已撤销。尽管现在胥江驿站已难觅踪迹,但根据史料推测当时的胥江驿就在芦苞胥江祖庙靠北江大堤附近。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正月,杨万里刚被任命为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二月,他携家眷离开常州,在老家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县)待了将近一年时间。过完春节,离吉水赴任广东。我们可以设想象,也许杨万里当时是由赣江入南雄,再沿北江南下清远、三水,后来在芦苞经芦苞涌前往广州的。杨万里所行经的芦苞涌,以前是北江通往广州的主航道。大约1180年至1182年间,杨万里多次沿芦苞涌乘船来往于北江与广州之间,并赋诗多首。杨万里的《明发青塘芦苞》诗曰:“青塘无店亦无人,只有青蛙紫蚓声。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枝花暗楝花明。船行两岸山都动,水入诸村海旋成。回望越台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而他在《过胥江镇》一诗中则写道:“桄榔叶重翠羽鲜,木棉花暖紫霞翻。疾雷急雨忽开霁,淡白云拂浓青山。”还有他的《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的诗句:“北江西水两相逢,胥口波涛特地雄。万事向侬冰与炭,一生行役雨和风。急流欲上人声闹,近岸还移牵路穷。河伯喜欢侬苦恼,并将恩怨恼天公。”流淌在芦苞境内的芦苞涌,从唐宋到民国年间芦苞水闸建成为止,它曾经是北江航运连接广州的重要水路。芦苞凭借北江支流芦苞涌连通广州的地理优势,从长满芦苇的沙洲一跃发展为商业发达、文化兴盛的商埠城镇,走过了从千年胥江驿到北江名商埠的繁荣历程。历尽烟华而不惊,洗尽粉黛而未老,也许正是这座江边古镇特有的气质。芦苞原是北江冲积的沙洲,洲上盛长芦荻和苞草,后成街市,于是人们取“芦”“苞”二字作地名。现在的芦苞,芦苇已经难觅影踪,但是沿着昔日长满芦花、苞草的芦苞涌往下游走去,会发现它的另外一种风情。古时驿道虽已荡然无存,想象舟行涌上的动感,感受羁旅异乡的孤寂,聆听着富有韵律的诗句,依然引起超越时空的共鸣。古代广东驿道是历代王朝经略广东的手段与渠道,三水古驿道作为广东古驿道的一部分,因南北交流频密曾造就了繁荣。三水古驿道与广东古驿道一样,从盛极一时,到逐渐被遗忘,也许与水路交通作用被削弱有关。在修复活化南粤古驿道的进程里,三水古驿道从被遗忘中重新被发掘、被认识,时代正赋予三水古驿道新的意义与历史使命。

文章来源:《西北园艺》 网址: http://www.xbyyzz.cn/qikandaodu/2020/0724/381.html



上一篇:论屈大均的西北之行的政治书写
下一篇:听种子在翻身

西北园艺投稿 | 西北园艺编辑部| 西北园艺版面费 | 西北园艺论文发表 | 西北园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北园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