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贾植芳与西北(2)

来源:西北园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25 09:5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据有关宜川文献记载,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在所著的《洛阳牡丹记》中记载:“牡丹出丹州、延州”,其中“丹州”就是指宜川;宜川县历史悠久,

据有关宜川文献记载,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在所著的《洛阳牡丹记》中记载:“牡丹出丹州、延州”,其中“丹州”就是指宜川;宜川县历史悠久,夏系雍州之域,商属西河国地,春秋为白翟地。战国属上郡为定阳邑,秦为上郡为丹,汉届西河郡,晋属羌地。西魏大统三年(537)置义川县设汾州,废帝三年(554)改汾州为丹州。唐天宝元年(742)改丹州为咸宁郡,乾元元年(758)复为丹州,五代后周时(951)废咸宁县入义川县。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为避太宗赵光义名讳,改义川县为宜川县,属丹州辖。元时并丹州入宜川,属延安路。明、清仍设宜川县,隶延安府。民国初,属榆林道,废道后,直属陕西省。1948年春,宜川解放,至今仍称宜川县。书信中提及的黄龙山,位于黄龙县及宜川县的南部,1400~1700米,相对高度为300~500米,最高点海拔1788米,沙页岩,低缓坡段有黄土分布,海拔1500米以上,多为基岩及风化碎屑,1400米以下的梁顶及缓坡有黄土分布,尤其在西、北面形成黄土梁状丘陵,山地森林茂盛,是陕西重要林区之一。此外,贾先生还提到陕西华阴,即是陕西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老腔”的原产地。

以上是对贾先生在陕西足迹的粗略刻划。关中平原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象以及社会百态都出现在他的视野中,他对于西安及陕西的印象和情感是复杂多变和纠结矛盾的。这种印象和心态是时代变迁的真实记忆。

二、贾植芳与西北的姻缘

贾植芳先生在西安生活期间,依然不改文学梦,创作了一些文学作品。一九三八年六月十三日致胡风的信中说:“离汉前曾寄上拙作一剧本《家》及一函。我于十日到西安,沿途颇费了周折,预备在西安稍事勾留,即动身到山西战区。……”剧本《家》是贾先生离开武汉前创作完成的。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致胡风的信中还提到:“我是明日就动身到重庆旅行,预备试写一个长篇,定名《新尸》,在西安写完万把字,只是在这样的被号称做后方的城市环境里感受着,觉得写的心情很坏。这真是一个矛盾。

附寄上《手续剧》一篇,是写着一个实事样的东西,记得初经历了这样的题材,很为感叹,战争启发了民众的灵魂,而在好的民运工作下,群众们虽还不能马上跳出贫穷,但渐渐脱了愚昧,愚昧实在比贫穷厉害,但是能脱出愚昧,也会能离去那天赋样的贫穷。而启发了的群众,那力量是固执样的,不可遏止的。这是这次战争给中国民众的变化,也就是将来希望的种子。所以对中国前途存着正确信心的人,他的希望,是决不会落空的。”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致胡风书信中又说:“旅居西安时也曾计画了一下,写出了一点(题目暂定为《霍林上尉》),这以后,也希望能写下去,更希望能从先生处得一点意见。”

以上书信表明至少有三篇文学作品写作于西安。除此之外,他还一直关注着《七月》杂志的发行及刊载的作品。关于这段生活,贾先生在《我与胡风先生的交游史》一文中有过表白,他说:“一九三七年秋,我在抗日民族战争中回国,投身于社会。在那个战乱动荡的社会政治环境里,我没有做一个在书斋里寻章摘句,咬文嚼字的学者,过平静、安稳的生活,而且我也不屑于在祖国烽火连天中做这样的学者;更没有做发战争财的商人,虽然我是商人家庭出身;但我又没有去找一个安定的职业,只为个人生计操劳,而是把有机会到手的工作当做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对祖国和人民的脱离历史的苦难,走向新生应尽的历史责任来从事。我这种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我这种不合时俗的生活态度,使我在动荡的时代里,东奔西走,在生活中遭到打击,遇到挫折,使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坎坷和灾难。”(《历史背影》,5页)这些表白,不仅是贾先生抗战期间生活的记述,而且从中可以看到,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作为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抉择和责任担当。

西安是贾先生与夫人任敏先生美好姻缘的缔结之地。早在贾植芳先生与任敏女士相识前,贾先生有过一位妻子,生活在山西老家,后来去世。贾先生曾经在一九三八年六月四日致胡风的书信中说道:“《家》刚写罢,突然接到友人辗转来的信,知道在北方的妻子死去这消息,——对于死,我的见解,以为这东西本身却是可怕,如在《家》里所说,但在人的作用上,却有商量余地,就是死法问题。故我承认生命脆弱是一件事,但不是死的整个解释,所以要紧的是在生命的应用上这一点,来决定死的价值。接到这个信,我顺手在原稿的头上加了一个注,算是一个纪念。”1938年7月,贾植芳先生在《七月》杂志上发表追悼亡妻的独幕剧《家——呈婵娥君之亡灵》。

文章来源:《西北园艺》 网址: http://www.xbyyzz.cn/qikandaodu/2020/0825/435.html



上一篇:Polymorphism in rs2229783 of the Alpha 1(XI
下一篇:河上春

西北园艺投稿 | 西北园艺编辑部| 西北园艺版面费 | 西北园艺论文发表 | 西北园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北园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